房子
那是一座四层高的厂房,毫无建筑性可言,通常而言我们称之为房子,而非建筑,因后者总在某程度上带点去功能化后摄人的特质,当然这些特质可以被称之为艺术,文化,哲学……,或者那些还未被开拓的概念。总而言之,展厅就坐落在这平平无奇的房子的一层。然而我却被这些所启发和感动,因为如果这是由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便低调不起来了,因为他总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美丽的痕迹,当然我不评价“美丽”这词的褒贬。
也许就是因为它只是个房子,所有事情都变得简单而清晰,有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你需要这些特质,而不是总要把事情弄出个龙与凤。这些简单而清晰的特质指的是建筑语汇中最基本的要素,开间,进深,梁柱,窗洞,门洞,秩序等等。就是这些要素,塑造出改造后的模样,当面向空间中那一排柱子的时候,一条有趣的廊道便知道它日后的诞生;当面向那一排千篇一律的窗洞时,那一排富有秩序的“光盒子”才在日后成为独特的室内外的媒介;当面向柱廊两侧的开放空间时,那种感情才由目前的互不相干变成日后的水乳交融。
容器
在探寻基地的情况后,空间告诉我它想要成为的样子,对,就是容器。它无意刻意为谁服务,也不想成为主角,它只想安静地处在一个平稳祥和的状态,只有这样,它才能发挥它最大的能量来供给互相争宠的家具们和来往的心灵无处安放的客人。
我问它为何想如此低调,它的回答让我心碎却同时又充满慈爱,我想这也是这个时代我们最缺失的部分,它说,只有观众才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配角所要做的就是调动一切手段来刺激观众的情绪,当然这些手段像风,看不见却能感受。
转换
也许只有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才从真正意义上看懂古典园林,只因他们对造园的审美趣味和营造标准,试想在当今时代,又有谁能够对待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有如此动人的描述和审美的要求,只要翻开那些典籍,在庭院里的鱼林草石,都像人一般有着详细的美丑标准。一块石头在具体的场景中适合以何种形态和何种质地呈现,都有着深刻的标准。
我所关注的并非这些,而是潜藏在这些背后的时间与空间的线条。你可以在漫步在古巷当中,而不经意发现园林的入口,步入其中,方知其奥妙,只有在空间非常狭小的地方,才能发现其背后的真谛,那是时间与空间的路径。起承转合,开合围敞,一条停泊在湖边的廊子,挑拨着湖面与另一侧的亭子的情感;廊子的尽头,开始着另一个空间维度,在同一时空中,观察到两个不同的空间维度,像是在跨越时空的奥妙,抽离灵肉的觉悟。
线条如同容器,一条无形之道,却指引着来往客人的心灵。园林和展厅是一体的,他们有着同样的想法,始与终归于一点,过程则是潜藏在背后的线条所贯穿,其中包含多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物质是有限的,也是客观的。感知是无限的,也是主观的。旨在秩序的置入和组织的重组,呈现一个短暂的时段,在主体的参与中,一系列的转换泛起情绪的波澜,无法平静当中,不断探寻和开拓,最终疲乏,情绪波动平息,随意停歇,观望,然而真正的探寻才开始,是在意识中的回放和定格,在迷惑中的突破与同步。一切归功于秩序的伟大和时间的渗透.